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4)

  第二个定律,又涉及到中国今天城市政策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在中国要缓解大城市病,就建更多的大城市,雄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就算未来若干年以后,我们千年大计实现了,在中国把雄安放在这个排序里面,它在中国能够占到第5到第10位中间某一个位置,对于括号来讲,只不过增加了N+1,括号的值基本没有变。你不要以为有1千万人集中到雄安,大家就不要到北京去了,除非降低北京的人均收入。

  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当我们考虑一个大国,城市不断增加数量的时候,新增的城市对整个城市的人口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括号会趋于稳定的值。当括号分值趋于稳定的时候,国家的最大城市人口就跟国家总人口有个比例关系了,我有本书比较畅销《大国大城》,题目就是这个意思。

  看一下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你就知道了,先给大家看一下中国从2000-2010年十年期间,中国城市人口的分布。其中给大家一个参照系,就是红色的线,就是我刚刚讲的齐夫法则,是人口规模和人口排序之间的关系,如果所有的中国城市黑色线落到红色线上,就符合齐夫法则了。

  比较红色的线和实际的黑色线差别就知道,中国跟世界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成立的齐夫法则差异在什么地方?大城市不够大,小城市不够小。如果中国未来出现这样一个趋势,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集中,——而且这个趋势正在出现,不是未来的事情——会使得中国城市人口的分布更加符合红色线所代表的齐夫法则。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这趋势在发生吗?右边的图是2010年人口普查画出来的图,仔细的看,黑色线靠红线更近了。中国虽然一直在用行政力量压制大城市的人口,而用政策去鼓励中小城市的发展,包括小城镇的发展,市场力量仍然在顽强的让中国城市人口分布向一个世界普遍存在的规律靠近。今天我们在做的很多政策层面的导向会不会成为无用功?我想今天大家应该有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给大家看我在书里画的另外一张图。这张图上的横轴就是各个国家的在2012年左右142个国家总人口,纵轴我就挑了这个国家的最大的城市人口,两个都取个对数。拟合线与数据是高度吻合的,就符合了越大的国家,大城市越大的道理。第二个信息,这条线的斜率0.76,一个单位的国家总人口的上升,最大的城市人口上升的幅度是0.76个单位,意味着在越大的国家,它的首位城市人口在这个国家所占的比重是越低的,跟我讲的齐夫法则推出的两个结论是一模一样。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根据上面这样的国际比较,上海并不是太大了,而是太小了。如果你听到了我讲的道理,又看到我给你提供的数据,你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如果中国沿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所制定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的力量,上海必然更大。每个国家的总人口有巨大的差别,而中国的国家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驱动着中国上海必须往更大的城市发展才能符合我刚刚讲的世界上存在的规律。

  四、都市圈的时代到来了

  如果中国的大城市必须要扩张,这么多人往哪放?这样,就理解了为什么提出都市圈的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政策思路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强调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内部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有上海、南京、杭州,还有三四线城市,城市群内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什么关系?核心大城市,这个中心城市迈向都市圈是全球的普遍规律,核心的问题是跨地区的资源配置受到了城市和城市之间,甚至省和省之间行政边界的阻碍。

  我们做一下国际比较,先看一下东京的图,这个是东京的都市圈,如果从市中心到外围,东京的左边这个地方是山,碰到城市蔓延的自然边界,这个都市圈有50公里的半径,如果往南部走,到了没有山阻碍的狭长的边界,这个半径可以达到80公里。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大约3700万,而且还在进一步的增长,日本的总人口已经进入到负增长阶段了,人口仍然向东京都和东京圈两个地方。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