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没有文化 Robin always right(12)
时间:2019-02-26 17: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即便如想要输出管理哲学的李彦宏,他的那2本书(《百度论语》和《壹百度》)虽然成了百度公司员工人手一本的红宝书,但书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除了营造令人眩晕的崇拜感外对百度发展没有长远性的系统指导价值,因为术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会过时,而道会让企业在不同阶段匹配不同的术去应用。所以李彦宏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道(管理哲学)的指引,又使出了惯用的简单的拿来主义(借用了另一家公司发明的狼性文化),有了这番“鼓励狼性、淘汰小资”的言论。 Robin always right 好的CEO一定要遏制自己的欲望。 最差的CEO就是变成山大王,想做君王的CEO最后只能变成孤家寡人。 李彦宏爱看互联网新闻,但手百的个性化算法满足不了需求,策略部门天天就被李彦宏报各种badcase,比如去年底爆出的百度内Feed业务推荐沟通群的群聊截图,李彦宏问一条“搜狗IPO路演PPT注释”的新闻并未推送给自己。 老板对推荐都爱提这种badcase,但推荐系统可解释性比较难的,优秀的老板是听懂原理就能理解和信任,忙碌的老板你查清楚了信息链路说明白就好,但是手百团队的应对是给李彦宏私人定制一条流。 手百的策略部门找到百度新闻的科技内容运营,把手百feed推优平台的互联网分类做成了李彦宏专用的定制流,早6点到晚12点要有人时刻在推。算法搞不定李彦宏的口味,就靠编辑们纯人工加班加点。当然李彦宏知道后废止掉了这个行为,但不知他是否知道他经常搜索的花草树木搜索结果页也是优化定制的。 李彦宏自封百度最疯狂的首席体验官,但他提的badcase会打乱研发正常的开发节奏,为了迎合他一个人,别人要停下来专门解完这个BUG还需要再写PPT来解释这个事情,因为老板提的需求永远是要第一时间满足的。然后因为下属及时全面的响应,很容易给CEO造成一种我比你们更聪明的错觉,我发现了这个BUG,为什么你们没发现? 李彦宏本应该有更长远的看法和更大的视野,但他却花很多时间在关心比较低级别的事情。 一位参与过百度移动转型多个核心产品的员工跟我回忆,“大家对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后有困惑和不满,然后robin就把大家叫在一起开会,然后回来以后。我的领导跟我说:robin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当时没有抓住那些机会,因为我们要聚焦做搜索。如果不是当时怎么怎么怎么滴,就没有搜索今天的地位。” “从这个从上到下的解答看,上行下效。 1、死不认错,为失败找借口,而不是为成功找原因。 2、通过夸大自己过去取得成绩的难度,来证明自己很牛,而不是因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给出解决思路。 3、对真正的全局、战略、节奏,没有真正智慧层面的把控。更希望更短时间在某个显而易见的领域正第一,而不是对全局有所把握,慢慢的布局,追求实质的竞争力渗透而不是表面的风光。” 李彦宏不喜欢跟人沟通,百度的员工未必知道李彦宏在想什么,有些事大家不敢直接说问,只能去猜。猜对了是低效,猜错了是走偏。去年9月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和陆奇都要出场,下面的同学在排会议流程时伤透了脑筋。一个是CEO一个是刚来半年的总裁,这次世界大会这大老板和二老板发言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让人理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谁该何时出现在什么场合?结果是李彦宏主讲陆奇来串场。 李彦宏也会说,我希望有人来跟我拍桌子,可是那个人在哪里? 年初高管总结会上,跟基层员工开完“新风会”的陆奇说,非常遗憾你们不跟我说真话。 其实高层视线是被蒙蔽住的不止陆奇,曾经李彦宏也一样。 百度转型移动初期招了很多海归,新来的负责人在公司总监群里报他使用百度产品时遇到bug ,结果对方找到他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挺好的,老板在这你这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说我产品坏话?” 对方以为李彦宏在群里,你报我的BUG是在给我拆台。 而作为内部沟通重要阵地的公司内网,在百度更多承担的内宣和舆论管控的职责,对于推进做好公司这个产品帮助不大。知乎用户塞冬提过一个他在内网遭遇的案例,他毕业入职百度半年正赶上李彦宏提出“狼性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