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聚焦新时代审计工作六个方面主要(5)
时间:2019-03-06 14: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四)审计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比较特殊。从组织方式看,审计是团队行为,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行为,必须要不少于3个人组成一个审计组。这是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团队内部监督的需要。审计披露的问题要经过三级复核。被审计单位找你说情,这个问题不要,那个问题放掉。这样做行吗?肯定不行。谁放掉谁就要承担风险。审计是全程留痕的管理行当,审计披露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了,你如果放了,你就是失职渎职腐败!审计要依法,防范风险,首先要防范自身风险,你做了人情,说不定会被人家卖了,局长们对此一定要头脑清醒。其次,审计生产方式独特,审计是出差最多的部门。如果审计不出差,就无法调查取证核实,因此出差是审计行当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工作出差,离开了家园,离开了配偶老人小孩,就都照顾不了,深入基层比较艰苦。这些我们都要理解,但这是审计职业使命。既然从事了审计工作,就要爱上这份事业。在生产方式出差方面,要求我们审计人要有奉献精神。广东审计精神里面最后一词就是“奉献”。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强大意志力支撑,没有意志力支撑,就无法执著和专业。审计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审计职业特点。对于异地交叉审计,大家一定要做通干部的思想工作,听从组织安排,服从全省审计资源的整合调度。 (五)审计的结果强制性。这与审计的法律地位是相对应的。审计代表国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审计程序是依法的,审计行为是依法的,审计依据是依法的,审计结果也是依法取得的。我们代表着国家行使法律赋予职责,审计结果报告文书也天然赋上了法定性特点。审计结果不是可整改、可不整改,而是一定要整改的。没有整改就是没有依法行政,没有落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法律规定,一是要加强重视整改,不整改是浪费资源浪费大家心血。二是要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维护审计的尊严和权威。 三、如何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使命和职责 新时代审计的使命和职责没有变,始终是围绕国家治理,履行宪法赋予的监督职责,但具体要求会变化。党和国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计人要审时度势,深入认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方位,找准立足点。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审计赋予一系列的要求、职责和使命,结合学习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审计工作的文件、领导讲话论述,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概括为六个“新”。 (一)新定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明确把审计监督列为党和国家八大监督制度之一,即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审计监督排第六位。这是我们的新定位,决定了将来审计一切新的使命都从这里出发。 (二)新任务。即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部署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的任务。党的十九大首次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这是审计工作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年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标志着审计部门的定位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了。 (三)新职责。即除了审计监督职责外,增加了保障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发挥保障和监督的双重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审计除了监督职责外,还要发挥保障职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保障重大决策落实。国家安全、重大决策落实就是要跟踪审计,要看好全口径财政资金。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悝简介
- 下一篇: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