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13)
时间:2019-03-06 17: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a)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25mL/min,血肌酐浓度为450μmol/L~707μmol/L(5mg/dL~8mg/dL),血尿素氮浓度>21.4mmo1/L(60mg/dL),常伴有酸中毒及严重尿毒症临床症象。 b)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25mL/min~49mL/min,血肌酐浓度>177μmol/L(2mg/dL),但<450μmol/L(5mg/dL),无明显临床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夜尿、多尿。 c)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至正常的50%(50mL/min~70mL/min),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正常,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A.5.6 中毒性血液病诊断分级 A.5.6.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恶化期 a)临床: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 b)血象:除血红蛋白下降较快外,须具备下列三项中之二项: 1)网织红细胞<1%,含量<15×109/L; 2)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3)血小板<20×109/L。 c)骨髓象 1)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淋巴细胞增多;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A.5.6.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临床:发病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b)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高。 c)骨髓象 1)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红系中常有晚幼红(炭核)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多。 A.5.6.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须具备以下条件: a)骨髓至少两系呈病态造血; b)外周血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偶可见白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巨大红细胞或其他病态造血现象; c)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 A.5.6.4 贫血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Hb)<60g/L,红细胞含量(RBC)<2.5×1012/L; 轻度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红细胞比积(HCT)<0.42,成年女性Hb<11g/L,RBC:<4.0×1012/L及HCT<0.37。 A.5.6.5 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低于0.5×109/L。 A.5.6.6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低于2.0×109/L。 A.5.6.7 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含量低于4.0×109/L。 A.5.6.8 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液血小板计数<8×1010/L,称血小板减少症;当<4×1010/L以下时,则有出血危险。 A.5.7 再生障碍性贫血完全缓解 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含量:男不低于120g/L,女不低于100g/L;白细胞含量4×109/L左右;血小板含量达8×1010/L;3个月内不输血,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 A.5.8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 a)骨髓象:原粒细胞I型+Ⅱ型(原单+幼稚单核细胞或原淋+幼稚淋巴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M2b型:原粒I型+Ⅱ型≤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 M3型:原粒+早幼粒≤5%。 M4型:原粒I、Ⅱ型+原红及幼单细胞≤5%。 M6型:原粒I、Ⅱ型≤5%,原红+幼红以及红细胞比例基本正常。 M7型:粒、红二系比例正常,原巨+幼稚巨核细胞基本消失。 b)血象:男Hb含量≥100g/L或女Hb含量≥90g/L;中性粒细胞含量≥1.5×109/L;血小板含量≥10×1010/L;外周血分类无白血病细胞。 c)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 A.5.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 a)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b)血象:Hb含量>100g/L,白细胞总数(WBC)<10×109/L,分类无幼稚细胞,血小板含量10×1010/L~40×1010/L。 c)骨髓象:正常。 A.5.1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 外周血白细胞含量≤10×109/L,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40%),骨髓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30%)临床症状消失,受累淋巴结和肝脾回缩至正常。 A.5.11 慢性中毒性肝病诊断分级 A.5.11.1 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 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饱胀或肝区疼痛等症状,肝脏肿大,质软或柔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试验或复筛肝功能试验异常。 A.5.11.2 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a)上述症状较严重,肝脏有逐步缓慢性肿大或质地有变硬趋向,伴有明显压痛。 b)乏力及胃肠道症状较明显,血清转氨酶活性、γ一谷氨酰转肽酶或γ一球蛋白等反复异常或持续升高。 c)具有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伴有脾脏肿大。 A.5.11.3 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有下述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伴有较明显的肾脏损害; c)在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白蛋白持续降低及凝血机制紊乱。 A.5.12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A.5.12.1 功能明显减退 a)乏力,消瘦,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白癜,血压降低,食欲不振; b)24h尿中17-羟类固醇<4mg,17-酮类固醇<10mg; c)血浆皮质醇含量 早上8时,<9mg/100mL,下午4时,<3mg/100m1; d)尿中皮质醇<5mg/24h。 A.5.12.2 功能轻度减退 a)具有A.5.12.1b)、c)两项; b)无典型临床症状。 A.5.13 免疫功能减低 A.5.13.1 功能明显减低 a)表现为易于感染,全身抵抗力下降; b)体液免疫(各类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免疫(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及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功能减退。 A.5.13.2 功能轻度减低 a)具有A.5.13.1b)项; b)无典型临床症状。 A.6 非职业病内科疾病的评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球球大作战安卓版v7.6.0
- 下一篇:“九一三”林彪事件后的毛泽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