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党风廉政小故事(28)

  林则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从《传牌》令可看出,林则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而他那种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更值得后人久久怀念。

  党风廉政小故事(36):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党风廉政小故事(37):

  公孙仪:拒收甲鱼

  公孙仪是战国时代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喜吃鲜鱼,个性喜欢吃新鲜甲鱼。

  在他刚当丞相的那段时间里,送鱼者纷纷上门。其中有人是衷心祝贺,有人是随大流捧场,有人则为了谋取私利。但不管抱着什么动机来送鱼,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

  公孙仪有位故友,明白公孙仪身体瘦弱,甲鱼能够补养身体,就买了新鲜猪肝用来钓甲鱼。他在3天时间里钓了10多斤甲鱼,然后高高兴兴地送到公孙仪府上。公孙仪得知对方是来送甲鱼的,就颇为风趣地说:“甲鱼熬汤,味道鲜美,又可补养身子。是难得的好东西呀!”老朋友一听,认为公孙仪必须会收下,就说:“你我一往情深,这点小意思……”谁知公孙仪却笑着打断他的话:“老朋友,你想到哪里去了。甲鱼肉好吃,甲鱼汤好喝,可我要是吃了别人送的甲鱼,只怕要拴住我的手脚了。”对方赶忙解释道:“不会的,我不会给你添麻烦。”公孙仪正颜说:“既然这样,我若收下你送的甲鱼,岂不让世人议论你有行贿之嫌吗”公孙仪坚辞不受,老朋友只好把甲鱼带回去了。

  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在一次吃饭时,他问哥哥:“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个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此刻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能够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其弟听了这番话,会意地笑了。

  党风廉政小故事(38):

  李母量禀教子

  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样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