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

  “十二五”时期,深圳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中奋力拼搏、砥砺前行,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迈向“四个全面”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主动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始终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稳、结构优、动力强、效益好、消耗少的良好态势。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5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1.75万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1.5万亿元的目标,进出口总额4425.5亿美元,出口总额实现二十三连冠。人均GDP达到15.8万元,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累计下降19.5%和43%,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二、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深入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向引领式创新和全面创新迈进,三次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榜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规模实现五年翻番。国家、省和市级创新载体达1283家,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等新型研究机构快速发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速集聚,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63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5万件,连续十二年居全国首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水平居全球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落户深圳,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柴火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蓬勃发展,高交会、IT领袖峰会、BT领袖峰会等成为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三、超前布局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

  坚持产业升级和区域转型并举,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占GDP比重提高到40%,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不断创造新的优质产业增量。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总部经济影响力持续扩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8.8%,4家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优势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价值含量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五年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产业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15个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快,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主动承接国家、省242项改革任务,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引领性制度成果。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审批事项253项。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国资国企、社会组织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连续两届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率先启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前海战略平台开发开放步伐加快,22条先行先试政策顺利落地,深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制定实施发展湾区经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深莞惠与河源、汕尾“3+2”经济圈合作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速,援疆援藏、对口帮扶贵州四川以及省内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新成效。获2014年度珠三角“九年大跨越”考核全省第一。

  五、全面实施重大民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实施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九大类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734亿元,年均增长29.7%。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中小学学位13.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达825所,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招生,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建设加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获批建设。医疗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三级医院从9家增至25家,三甲医院从3家增至10家,病床数从2.3万张增至3.7万张,新增执业医生6900名。文体事业取得新进步,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市设立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社会保障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新增安排保障性住房24万套、养老床位4762张。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平安深圳”专项活动,实施“风景林工程”和“织网工程”,社会组织超过10000家,注册志愿者120.9万人。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六、深入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实现双优化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