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8)
时间:2019-03-06 14: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依托文博会“一带一路”专馆、高交会丝绸之路专区、前海合作论坛等重要平台,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积极参加国家与沿线国家互办的国际文化活动,推进国际友城文化周等人文交流项目,鼓励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等文化产品出口。加快推动与沿线国家知名医学院和科研机构合作办医,积极引进沿线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专线。完善友城布局,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地方及城市友城关系。加强与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的广泛联谊、密切联系和常态来往。 第二节 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建设国际化湾区名城 大力发展高价值服务、高技术研发等高端业态,提升湾区经济核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互动、集聚外溢的湾区经济。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加强资本、管理、服务和技术输出,促进更多企业形成全球布局。加快国际语言环境、国际化优质商圈和生活社区建设,营造开放多元的国际化氛围,打造集聚国际要素资源的战略高地。优化湾区开发强度梯次,构建世界级滨海天际线,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湾区都市景观,彰显湾区名城国际魅力。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和发展要素高效流动,促进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 二、加强深港澳深度合作 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CEPA有关协议,积极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为载体,全面加强与香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环境保护、法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深港边界地区开发建设,深化深港口岸、港口、机场合作,开展港深西部快速轨道前期研究,共同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加快整合口岸资源,完成皇岗口岸、沙头角口岸的整体改造,改善深圳湾口岸配套设施,推动梅沙口岸恢复使用,建成莲塘/香园围口岸等基础设施。深化深澳合作,共同拓展葡语国家市场。推进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完善深圳与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的快速直达航线,实现与粤港澳湾区城市1小时通达。 三、推进珠江口东岸协同发展 落实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两横两纵多中心”空间布局,建设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建成若干跨区域共建的低碳发展合作试验区和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区域市政、信息、能源等设施对接,基本建成以城际铁路和高快速路为骨架、衔接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中心城区一小时互达。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健全合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建成起步区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支持合作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合作区生产总值超过225亿元。 第三节 加快自贸片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 一、创新自贸片区和前海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优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深化口岸通关监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前海检察院建设,创新国际仲裁和商事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国际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创新行政服务模式,发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行政权责清单。完善廉政监管体制机制,打造廉洁示范区。推进前海蛇口自贸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和蛇口国际枢纽港“三城一港”建设,打造深港澳合作新平台,努力成为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新标杆,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