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0)
时间:2019-03-13 10: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提升城区国际影响力。打造高水准的国际交流平台,深化拓展文化、商务、节庆、赛事、活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际一流城市在创新发展、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加强外滩、新天地等城市品牌在国际上的传播推介。营造多元便利的国际化服务环境,改善医疗机构涉外服务,引进具有良好信誉的连锁品牌、国际品牌医疗机构,探索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以及医疗旅游等多层次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搭建校际、城际教育交流合作网络平台,开发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提升外籍人士就业、居留许可等行政事务服务水平,加强窗口单位、公共场所的外语信息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增强市民国际交流能力。建设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和国际社区,营造多元包容、中西融合的文化氛围。 14.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模式 坚持激发市场活力和加强市场监管相结合,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力度,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服务管理模式。 深化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和效能清单,不断完善清单内容和业务手册。加强行政权力标准化管理,细化量化做出权力决定的条件、标准、范围、程序、环节、事后监督措施等,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制定实施行政协助事项清单,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构建闭合的正反馈系统。建立清单管理绩效评估系统,加强效能监察,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黄浦区行政审批目录》,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化、标准化管理,加强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检查。加速实施“互联网+政府服务”,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实现全部审批事项上网,逐步增加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监管功能。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深入实施分类评估评审、区域评估评审、同步评估评审等改革举措。 推行政府目标管理。按照科学设定目标、明确主次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检查评价的要求,加强政府运行基础制度建设,改进年度工作目标的制定和报告制度,建立更有力的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加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形成从目标制定到执行、监督、评估、问责的闭环工作体系,推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协同高效。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由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本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进一步强化预算统筹管理力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试点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快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构建规划期内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收支框架,建立健全工作保障和协调机制。有序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完善预决算公开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依法合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资审批改革,建设投资在线监管平台,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降低民间投资的行业和市场准入门槛,探索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等服务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形成依法合规、主体多元、渠道通畅的投融资体制。 15.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核心,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资布局,提高国有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创新国资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体系。加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推动行政化管理向法治化、市场化监管转变,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打造适合黄浦特点的综合性区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强化统一集中管理、统一平台公开运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统筹配置资源和盘活存量,促进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