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5)

  紧紧围绕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凝聚海派文化品质、彰显经典精品气质为核心,强化历史文脉传承,集聚多元文化要素、丰富演绎交流和文化体验等功能,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要素集聚、文化市场繁荣、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

  加快文化功能区建设。坚持高水平布局、专业化改造,充分发挥区内各类文化设施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盘活资源、整合品牌,市区联手推动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中心和外滩、创意码头、浦西世博、新天地、复兴路五大演艺集群建设,完成大世界、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等项目改造并对外营业,积极拓展多元展演空间,建设“表演艺术新天地”品牌,促进代表中华传统文化、上海本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的经典艺术竞相展演、大放异彩,让更多群众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表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剧、音乐会、戏曲演艺高地。

  打造城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黄浦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着力提升城市文化魅力,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格局和心态,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努力打造品质高尚、多元包容、人文理念深厚的城区文化特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炼经典历史文化品牌符号,传承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石库门文化、老城厢文化等城市历史文化,以大世界项目为载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塑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拓展外滩、新天地、豫园等城市名片的品牌效应,增强城市文化地标识别度,积极承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国际体育舞蹈大赛、新年倒计时等一批国际性文体活动和赛事,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精神内涵。做好档案、方志工作,全面记录和展示黄浦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历史轨迹。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优化文化设施布局,新建南市文化中心,完善区档案馆设施,着力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种类,满足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区-街道二级配送平台,力求文化配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加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创新基层社区公共文化管理运行模式,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业化管理,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管理转型。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导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城区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创建长效机制,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化、常态化;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网络精神文明等领域创建;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城市文明进步指数、群众感受度指数、注册志愿者、市级文明社区覆盖率在全市名列前茅,积极争创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具有上海特质、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文明风尚浓郁的全国文明城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和平等的机会。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推进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共建。

第五章坚持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宜居环境

  坚持绿色强区、绿色惠民的发展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打造低碳绿色发展城区,建设美丽黄浦。

25.大力推进节能低碳

  深化外滩-滨江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城市最佳实践区通过LEED-ND铂金级最终认证。以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管理标准,对既有建筑实施节电、节水等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新建建筑积极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建筑能耗监测,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实现对区内重点建筑、重点企业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科学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重点用能单位推广碳交易试点。着力推进绿色施工,创建一批节约型工地。深化低碳社区建设,实施一批节能项目,在居民区推广以低碳消费积分为主的低碳消费模式,营造全社会节能减碳的良好氛围。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能源消费总量完成市下达控制目标,单位增加值能耗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26.着力加强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