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

  推进重点功能区域旧改项目。重点推动38个旧改项目。加快推进546地块、547地块、豫泰确诚等项目,全面提升豫园腹地的整体品质,通过福佑地块、中房南阳基地、中房南阳扩大地块等项目,实现豫园地区与南外滩地区、太平桥地区的互通互联。着力推进122街坊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新天地高端商务区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南浦地块、董家渡12号地块、董家渡14号地块等项目,实现南外滩地区互通互达。适时推进建国东路地区旧改项目征收。

  强化毛地处置力度。坚持一地一策、分类推进,加大毛地处置力度,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毛地出让及停滞项目,实现启动实施一批、实质推进一批、研究处置一批,“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毛地处置。

19.加强历史风貌保护与开发

  以加强城区风貌塑造、建设城区精品为导向,以“风貌保护、文化传承、重塑功能”为核心,通过“拆、改、留、修、管”多策并举,实现“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内在活力”的综合发展。

  实施分类保护开发。根据不同历史文化风貌区特色和不同建筑类型特点,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保护开发,完成一批在全市具有重要影响力、有示范意义的历史风貌保留保护项目。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以整街坊改造为实施单元,加强老大楼的维护与修缮,完成179街坊、160街坊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87街坊等项目,持续推进老大楼功能置换;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加强成片、特色居住里弄类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方式探索,完成同福里项目建设;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侧重加强片区整体空间格局的保留保护,有序推进金陵路沿线及547地块等项目;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促进建筑功能升级与品质提升为主,完成尚贤坊等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开发20万平方米。

  强化综合管理。健全发现机制,将优秀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保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范畴,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违法违规施工。进一步加强执法,明确日常管理中频发、易发违规行为的执法主体。探索创新优秀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历史风貌保护与开发;推动历史、文物建筑固有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城市更新相融合,不断延续城区历史文脉。

20.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按照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为先的方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机制,以南外滩地区综合开发、重大市政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市区联手协同推进重大市政项目建设。实现8.3公里滨江岸线全面贯通,加快沿江岸线断点联通,推动沿江码头、轮渡站资源整合和功能协调,建设空间构成立体多样、路径连续贯通、氛围亲切宜人的滨水环境,让黄浦滨江岸线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的核心组成部分。完成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太仓路—吉安路拓路、董家渡路等市政项目建设。按照市轨道交通13号线、14号线建设的总体安排,全力推进黄浦区段范围内淮海中路、豫园等站点建设,确保轨道交通总体建设进度。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线建设上取得突破。

  全力推进商业商务楼宇建设。大力推动65街坊南北块、594地块、596地块、香港新世界花园等一批项目竣工。加快推进董家渡13号、15号地块等一批项目建设。支持老旧办公楼宇改造。“十三五”期间,新增商业商务面积150万平方米。

  完善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结合轨道交通、大型绿地、旧区改造,建设地下商业、服务业、交通设施,实施地下空间连通工程,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能。倡导设施与空间的复合化利用模式,在提高城区环境品质的同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21.加强城区常态长效综合管理

  创新完善城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基本形成主体明晰、权责明确、上下联动、协调有力、执法到位、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城区管理格局。

  完善城区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城区管理标准化体系,完善风景区、医院、学校、菜场周边、工地周边、地铁周边、老旧小区等市政市容管理重点区域的管控标准,强化与网格化管理标准的对接,注重标准实施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合理划分严禁、严控、控制等三类区域,全面实行分类差别化管理,健全分级联动和响应机制。完善区、街道、工作站三级联勤联动体系,健全“大联动、小联勤、微互动”的联勤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参与联勤联动的行政部门、执法管理、社会辅助等多方力量,加强信息联通、执法联勤、处置联动,加大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联动,推动城区管理从单一的市容管理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街面治安为主的城市综合治理延伸,从“围墙外”街区向“围墙内”居民区延伸,从白天8小时监管向全天候监控治理延伸。创新多元参与综合管理的群众自治机制,支持和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综合管理的路管会、弄管会、片管会等自治组织,加强网格化综合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的衔接和互动,实现从突击整治到综合治理的转变,促进形成城区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